中国广播电视年鉴7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三)全天收听走势1.早间创造全天收听最高峰,高峰时段收听率工作日明显高于周末与电视观众收视率全天走势不同,广播的收听最高峰出现在早间。2011年全国33个城市,工作日06:45一07:45时段正值上班高峰,开机率高,收听率超过巧%,其中在07:巧一07:30时段收听率最高达17.31%。早间08:30之后,收听率开始逐步走低,在1:330一14:oo收听率跌至不足4%。傍晚17:30一18:30下班时段,收听率回升至9%以上,随后到20:oo左右又有明显的下跌。20:oo一21:00时段虽有所起色,但同早间、傍晚相比,收听率大幅降低。一一一一一一丫、一一一一一一—工作日-一`月宋—盛体二二,,,、,卜卜“、—尸尸,气公、_`口,,,一一一一子`~一一二、。丫目产一乙=气厂、,——尸尸’、、lll尸、、0000000000064冉`086402吠赞窗娜城城市市人均收听时间间城市市人均收听时间间哈哈尔滨滨154.555上海海75.999天天津津131.999郑州州74.999苏苏州州121.444长春春72999沈沈阳阳112.777无锡锡72.333西西安安112.555石家庄庄69.777济济南南104.333福州州66.000杭杭州州101.666宁波波66.000常常州州101.555重庆庆64.444大大连连98.444成都都60.444鸟鸟香木齐齐97.777深.lIII57.444绍绍兴兴95.777广州州55.666太太原原88.666南宁宁54.333青青岛岛88.666武汉汉51.222北北京京87.666厦门门48.888佛佛山山86.111清远远44.111合合肥肥82.555长沙沙42.999南南京京80.33333333333城市平均均84.6662.春季人均收听时间高于其他季节CSM媒介研究实行的四波次收听率调查分别分布在2至3月、5至6月、8至9月和H月,基本能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对2011年33城市在各个调查波次的收听情况(其中,连续调查城市取各个调查波次时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全国33城市整体春季的人均收听量要高于其他季节,人均每天收听时间较其他季节多出2一3分钟。具体到每个城市,季节差异不尽相同。哈尔滨一年四季(四波)的人均收听时长在33个调查城市中均排名首位,尤以春季最高。哈尔滨位于我国的最北方,是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都市,哈尔滨的春季(第l波调查)仍然是非常寒冷的时期,听众在家的时间较长,因此人均收听量在各季度中最高。人均收听量第2的城市是天津。毒姿举麦翼嚣摹蒸撰置;鑫撰墨蟹遥墨姜璧嚣罄爵寡霏委馨11嚣嚣嚣羹嚣嚣嚣嚣鬓冀夔器夔冀器矍夔矍嚣器嚣器戮;2011年33城市全天收听率走势2.四季收听整体走势基本一致,不同季节收听水平略有差异2011年,全国33个城市听众在四波次调查中的全天收听率走势大体趋同,均显示出早间的收听最高峰和午间以及傍晚的两个收听次高峰。相对而言,春季第l波在09:oo一15:00时段的收听率较高,高于其他3波调查同时段的收听率。3.北京、上海收听走势基本一致,广州收听高峰特色十足北京、上海听众的全天收听走势与全国33个城市的平均收听率走势基本一致。北京听众工作日早间07:oo一07:30左右的收听率超过了20%,远远高于周末水平。北京听众在12:oo和18:oo左右形成另外两个收听高峰,另外在20:oo之后还形成了一个小的收听率高247峰。上海在早间07:oo出现了一个收听率超过22%的全天峰值。但不同的是,在早间收听高峰之后,上海听众在08:oo一12:00时段的收听基本上处于平缓下滑阶段,午间12:oo没有出现明显的收听高峰。而此后在晚间18:oo,虽然也出现了一个全天第2个高峰,但和早间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细、平淡无奇。工作日oo:oo一09:oo时段相较于周末同时段的收听优势明显,周末则在oo:oo一12:oo时段收听率高于工作日。广州听众的收听走势特色十足,差异巨大。最大的差别是广州听众的全天收听最高峰不是出现在早间,而是出现在中午12:oo一13:oo时段,孤峰突起,跨度为1个小时;此外在傍晚18:oo一19:00时段也有一个较为显著而跨度较窄的次高峰。其他大部分时段收听率呈现扁平状分布,收听率都维持在4%一8%的水平。和其他城市一样,在早l’ed07:00一09:30时段和傍晚17:00一18:45时段,广州工作日有略高于周末的收听表现。4.各类目标听众在不同时段的收听特点不同2011年,全国33城市收听数据显示,男性听众在全天大多数时段的收听率都要高于女性群体,尤其是在早间07:oo左右和傍晚18:oo左右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男性群体是移动收听的主力听众群体,在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具有收听优势。中老年听众群体构成了2011年我国广播媒体市场上的主力受众。数据显示,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听众在早间06:oo一08:00的收听高峰明显高于更年轻的听众,尤其是65岁及以上的听众在05:00一07:oo时段的两个小时内的收听率位于各年龄层之冠。在日间大多数时段,中老年群体的收听率也都明显高于年轻群体。到晚间加:oo一21:oo时段,35岁一44岁的中青年群体的收听水平略高于其他年龄段听众。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高学历群体,在早间07:00一08:45和下午17:15一18:45时段,拥有高于其他听众群体的收听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高学历者在上下班高峰有更多机会乘坐私家车和出租车有关,因此在这些时段针对高端群体进行内容编排和广告投放比较适宜。相比较而言,低教育程度群体在下午14:00一17:15的收听水平较高。从不同职业听众的全天收听走势来看,无业者在早间至中午之间和下午14:oo~18:oo时段的收听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职业者在晚间20:oo一21:45时段收听率高于其他群体。此外,干部/管理人员、初级公务员/雇员在早间上班高峰时段也有明显高峰,个体/私营企业从业者以及工人群体在上下午时段有较好表现,而学生全天收听率整体偏低。从个人月收人水平来看,中等收人群体在早晨交通高峰期、中午12:oo左右具有收听优势,而4001元及以上的高收人人群则在早间08:oo一09:oo和傍晚18:oo一19:00时段收听率较高。与之相比较,低收入群体在20:oo一20:45时段的收听率较其他收人群体为高。(四)听众最喜欢收听的节目类型1,新闻、音乐和生活服务类节目广受欢迎CSM媒介研究将广播节目共分为10个大类,涵盖了当今广播媒体的各个节目类型。根据CsM媒介研究2011年33个收听率调查城市的基础研究数据,2011年,全国33城市15岁以上听众最喜欢收听广播节目类型比较集中,提供新闻资讯的新闻/时事类节目以62.9%的选择比例高居榜首,列为听众最喜爱的节目类型;能够充分发挥广播“优美动听”功能的音乐类节目以48.3%的选择比例位列第2,竞争优势不容忽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传播科普知识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也获得了40.6%的铁杆听众.排名第4位的是文艺类节目,有25.2%的听众把该类节目列为最喜欢收听的节目,然后依次为财经类节目(8.5%)、法治类节目(8.4%)和体育类节目(7.8%);社教类(1.7%)、其他(1.3%)和外语类(1.0%)分列最后3位。2.绝大多数城市收听市场新闻类节目最受欢迎,其次是音乐和生活服务类节目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33个重点城市,在巧岁及以上的听众中,新闻/时事类节目普遍最受欢迎,其次是音乐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以传播信息、资讯为主,内容丰富的新闻/时事类节目最受听众欢迎,占据了26个城市的榜首,显示出该类节目在满足听众广泛需求方面的强大优势。在广州、合肥和南宁3个城市,音乐类节目独占首位。除了新闻/时事类节目几乎在各地通吃之外,最受听众欢迎排名前几名的节目类型也比较集中,显示出各地听众在收听偏好方面存在共性。比如,在排名第二梯队中,以音乐类节目为主,共有18个城市的听众喜欢该类节目,新闻/时事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不分伯仲,分别有6和7个城市这两类节目排第2位,清远和绍兴两个城市则是文艺类节目更受听众的喜爱。在排名第三梯队中,生活服务类节目占据主体,共有长春、长沙和常州等19个城市的听众较为青睐该类节目,北京、大连、杭州和青岛等9个城市的音乐类节目获得听众的好感,文艺类节目则受到哈尔滨、合肥、石家庄和天津四地听众的喜爱。3.新闻/时事类节目广受各类听众喜爱,其他节目类型契合听众身份不考虑排名先后之分,33城市的男女听众对新闻/时事类、音乐类和生活服务类这3个类型节目都表现出了共同的喜爱。此外,在男女听众最喜欢的前6位节目类型中,女性听众选择了法治类节目,而男性听众对此不“感冒”;女性没有选择体育类节目,而男性听众对此则情有独钟。不同年龄的听众对节目内容的选择显示出其心理阅历、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的影响。听众越是年轻,越是对音乐类节目更感兴趣,而年纪越大,则越对新闻类、生活服务类节目感兴趣。巧岁一24岁的青少年群体的收听偏好与其他听众群体不同,其最喜欢的3类节目分别是音乐类、新闻/时事类和生活服务类,偏向于娱乐类的节目.25岁一34岁和35岁一44岁的听众则对新闻/时事类、音乐类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关注程度最高;45岁及以上听众群则更偏向于对新闻/时事类节目的收听,其次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听众学历越低越对新闻/时事、生活服务感兴趣,而学历越高越对新闻、音乐节目感兴趣。未受过正规教育和小学教育程度的听众最爱听新闻/时事类节目,其次是生活服务、文艺类和音乐类节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喜欢文艺类节目,而后者更喜欢音乐类节目.初中学历及以上的听众则将新闻/时事类节目列为第一名,然后依次为音乐类、生活服务类和文艺类节目,其248受众调2.12中国广播电视年0112势刀势O一0加日(Km争刀口00大中初高中学历听众对法治类节目喜好度较高,而大学及以上学历听众对财经类节目则较为关注。不同职业听众最喜欢收听的节目类型选择与不同教育水平听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职业层级较高的听众更多地喜好新闻和音乐类节目;相比较而言,职业层级较低的群体则表现出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更强的关注。从排在第一梯队的节目类型来看,除学生把音乐类节目排在第一位以外,其他职业类别的听众均把新闻/时事类节目排在第一位,从第二梯队来看,无业人员和其他类的人群更关注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学生和其他听众群对文艺类节目的喜好度较高,均把该类节目作为第三类最喜欢收听的节目。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学生对外语类节目的喜好度较其他职业类别的人群高,这也充分体现出不同职业听众群与广播节目类型间的契合度。以及文艺节目。中央级频率在早间06:oo一08:oo以及晚间18:30一22:00的竞争优势相对更为突出,这些时段中央级频率依托传统新闻以及生活服务节目获得听众关注。产产、、{{{户呵弓弓广广.、、~曰、尸~~`~月才叭匕、岁~了,,rrr~/、、如一一706050403020100次肺丰呀拍幻lù一0口娜,吕一O口韶幻一白口娜.ǎ减éùǎ兄ù哟一ùn入只ú二n刊价一ù刹.ē两一ù入曰入一ù一叫.ǎ乙ù一刹叮一二O刊8éO叨钊一ù6一.ǎééé6一帅一ù口一。8ù9一的一ù卜一,只éù卜一的一二9ūǎ不ú二9一明一二明一。只é二的一的ū二甘ūtX(ú二甘一的一ù门一.ǎ吕é门一帅一二入一。00二入一的一ù一一。00é一一的一ùOū00ùO一明ù二60。8二60的一ù巴。8ù8的一ù卜018é卜O的一乞O·8ù90帅一的O。8的O的一芍08ù嘴O叮伏召。8é门O帅ùù叫08ù叫O四、全国33个重点城市市场整体的频率竞争格局1.各级频率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省级频率占据一半以上市场空间2011年是新媒体加速攻城略地而传统媒体步步防守的一年。在众多媒体形式对受众有限注意力资源的争夺中,电视媒体损失了一部分受众消费量;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借助车载收听市场的小有收获,广播媒体的整体消费量稳中略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从2011年全国33个城市广播收听市场各级频率的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各级频率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省级频率占据最大的一块市场。具体来看,中央级频率共获得10.6%的市场份额,较2010年略有萎缩;省级频率则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54.3%增至2011年的54.9%.市级频率所占的份额仍保持在1/3左右,在广播收听市场中的地位基本稳定。2011年33个城市市场各类须率的市场份额(四波调查数据)2.省级频率日间时段竞争力更强,中央级和市级频率相对优势在早晚时段从各级频率在全天不同时段的竞争力变化来看,在全天时段都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省级频率,在08:oo一18:oo的日间时段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其中16:oo一17:30时段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60%,囊括天气状况、路况信息、汽车服务等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以及洞悉股市瞬息变化的财经类节目成为这一时段省级频率收听率的重要支撑。相对于省级频率的优势时段而言,市级频率和中央级频率在早、晚时段的竞争力有所提升。其中市级频率在深夜至清晨时段和晚间17:oo一24:oo时段的竞争力较强,晚间时段市级频率竞争优势提升的法宝多为汽车服务节目、新闻节目2011年33个城市市场各类须率全天不同时段的市场份额(四波调查数据)3.中央级频率保持对高端群体影响力,省、市级频率细分受众、差异化竞争在细分收听群体的竞争中,各级频率依然保持整体市场竞争中的特点,省级频率领先,市级频率次之,中央级频率保持1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与各级频率本身在10岁及以上整体收听群体中的平均市场份额相比而言,不同频率依托自身的专属平台和特色节目,对不同收听群体的吸附力存在差异:中央级频率依然保持了其对男性、高学历、干部、高收人等高端群体的吸引力,省、市级频率则在对细分收听群体的竞争中呈现出差异化的优势分布。在以性别为细分标准的收听市场上,中央级频率和市级频率在男性听众中的市场份额略高于在所有听众中的平均水平,而省级频率则依然保持了对女性听众的吸引力。在以年龄为细分标准的收听市场上,中央级频率对65岁及以上老年听众的吸引力明显更强,收听份额达到12.7%,较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10.6%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省级频率则对45岁一64岁的听众吸引力较强,收听份额达到56%以上,高于其在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中54.9%的平均份额.市级频率与省级频率形成差异化竞争,对25岁一科岁的中青年听众吸引力最强,收听份额达到35%以上,较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32.6%的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在以学历为细分标准的收听市场上,大学及以上的高学历听众中中央级频率的收听份额达到14.6%,明显高于其在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中10.6%的平均水平;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学历的听众中省级频率的收听份额超过56%,高于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的平均水平;市级频率则在初中及小学的中低学历听众中的收听份额明显更高,在34%以上,与中央级频率和省级频率的竞争点各有侧重。在以职业为细分标准的收听市场上,干部/管理人员听众中中央级频率的收听份额较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的平均水平明显更高.而学生和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无业群体中省级频率表现出更高的收听份额,达到56%以上;市级频率在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工人和其他职业听众中吸引力更强,3类听众的收听份额均超过35%,明显高于市级频率所有听众32.6%的平均水平。24920”年33城市市场各级频率在不同目标听众中的市场份额(四波调查数据)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听调查综述目目标听众众中小幼街家家省级频率率市级频率率其他频率率1110岁及以上所所10.66654.99932.6661.999有有人人人人人人男男男10.99954.22233.2221.777女女女10.33355.77732.0002.1111110一14岁岁12.77752.22232.6662.6661115一24岁岁11.22255.22231.3332.4442225一34岁岁10.44451.44436.4441.9993335一44岁岁9.44453.33335.3332.0004445一54岁岁9.88857.99930.6661.7775555一64岁岁10.88856.44431.2221.6666665岁及以上上12.77756.22229.5551.666未未受过正规教育育10.88852.00030.5556.777小小学学9.66652.55534.0003.999初初中中9.00054.44434.7771.888高高中/中专///9.66656.55532.4441.666职职高/技校校校校校校大大学及以上上14.66654.22229.8881.444干干部/管理人人14.222肠.33328.1111.444员员员员员员员初初级会务员///11.33353.77733.1112.000雇雇员员员员员员个个体/私营企企8。77751.33337.8882.222业业必、员员员员员员工工人人8.88854.55535.0001.888学学生生12.99956.77728.5552.000无无业(包括退退11.33357.22230.0001.555休休人员)))))))))))其其他职业业6.22247.22239.6666.999无无收入入10.77755.11131.6662.777lll一500元元11.99948.00035。5554.66655501一1000元元10.99952.77735.1111.222111001一1500元元9。55554.44434.5551.777巧巧01一2(XX)元元10.00057.44431.1111.555222(X)l一25田元元11.33357.77729.3331.666222501一3《洲】〕元元9.44454.99933.8882.000333001一4(以)元元11.44455。77731.4441.555444001元及以上上14.22247。55535.7772.666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锐意改革,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文艺之声、华夏之声等频率分别推出新版节目,继续从节目理念、内容设置、运行流程等各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受众影响力,提升受众瀚度,优化受众结构。根据央视一索福瑞(CSM)提供的全国15城市收听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之声听众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经济之声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市场份额增长,听众忠实度提高。在北京市场,都市之声收听率与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文艺之声在改版之后收听率与市场份额也开始回升。在深圳市场,华夏之声双语收听率大幅度上升,听众规模与收听时长显著增长。在乌鲁木齐市场,中央电台维吾尔语广播开播一年来迅速赢得了市场肯定。一、中国之声(全国市场)2011年中国之声在各地的收听情况表现不一,在深圳、上海等城市收听率、市场份额上升,而在北京、广州、宁波、沈阳、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有所下降。中国之声在合肥、武汉,连续两年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均排名第一,显示其在这些城市的收听“比较优势”较为突出。2011年,北京市场,中国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7.77%和0.47%,比2010年有所下跌,市场份额排名第4位。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9.41%和0.55%,同比涨幅均超过10%,收听效果较好,特别是高端访谈栏目《做客中央台》播出时段的收听率涨幅较大。2011年10月8日改版以后,中国之声听众忠实度上升,听众构成更为优化,一是听众更为年轻化,巧岁一科岁听众比例增加,55岁以上老年听众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二是社会中坚人群所占比例有所提升,听众的学历不断提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听众逐年增多.收人为3500元以上的听众比例逐年上升。三是移动收听群体增加,车上收听率从2010年的0.04%升至2011年的0.06%。加n年,中国之声在武汉的市场份额继续维持在20%左右,排名稳居第一。全年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20.61%和0.73%,份额同比略涨,但收听率微跌,主要原因与2011年整个武汉市场收听广播人数减少、开机率由2010年的3.83%降至3.56%有关。2011年中国之声在武汉市场的听众构成整体变化不大,听众更显年轻化,35岁一55岁听众占比提升而55岁以上听众占比下降;听众的月收人水平有所提升。中等学历听众比例增加,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听众占比略有降低。在以收入为细分标准的收听市场上,个人月收人在4001元及以上的高收人听众中中央级频率的收听份额高于10岁及以上所有听众平均水平,达到14.2%.而个人月收人为1501元一2500元听众中省级频率的收听份额较高,在57%以上,市级频率更吸引个人月收人1500元以下的低收人听众和部分4001元及以上的高收人听众,与省级频率所吸引的重度听众各有侧重。(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二、经济之声(全国市场)经济之声2011年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市场份额涨幅较大,平均忠实度同比2010年上升,听众构成进一步优化。和2010年相比,20n年经济之声在长春、广州、宁波、沈阳、青岛等城市的市场份额同比上涨,在宁波、北京、沈阳、乌鲁木齐、青岛和重庆等城市的平均忠实度比2010年上升,说明听众停留在经济之声的时间更长了。平均忠实度的提高是20n年经济之声收听清况再创佳绩的主要推手。在听众构成方面,根据央视一索福瑞(CSM)提供的全国巧城市收听数据显示:35岁一54岁听众是经济之声2502012中国广播OltZ卜刀>O一0伪é夕、Km势刀口OQ大的主体听众.听众学历不断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听众上升的比例最大;收人方面以中高收人为主体,收人为2500元一5000元的听众比例在2011年继续提升。20n年,北京市场经济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4.92%和0.3000/,份额排名第6,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均高于2010年。经济之声近3年来运行平稳,2010年12月16日改版后,数据短期内走低,但之后很快呈上升趋势。2011年7月25日再次改版,收听率和市场份额稳定提升,改版效果明显。2011年全年经济之声数据呈震荡走高的态势。三、音乐之声(全国市场)与2010年同期数据相比,音乐之声2011年在重庆、宁波、上海、西安等城市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明显提升,在石家庄等城市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下跌。2011年,北京市场,音乐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4.58%和0.28。市场份额排名依然保持第7位。音乐之声2011年全年各月的收听走势较为平稳,市场份额在4.22%一5.38%之间波动,收听率在0.24%一0.犯%之间浮动。市场份额排名在4月和9月排在第6位,其他各月稳居第7。音乐之声在4月、9月的收听率和市场份额明显高于2010年同期。音乐之声在2011年4月份举行“MusieRaido音乐之声2010年度中国TOP排行榜”颁奖晚会、在9月份举办“20flMuslcRaid。我要上学”大型公益活动,有众多明星参与的大型线下活动,对于音乐之声的收听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2011年音乐之声的受众构成得到进一步优化,向着年轻化、高学历、中高收人的方向变化。具体看,音乐之声受众主要集中在巧岁一34岁,并且这两个年龄段的受众群所占比重在2011年又得到一定的提升;学历方面,以高中/中专为主体,拥有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众群进一步扩大;收人方面,目前以中低收入为主,但高收人受众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收人为3000元一4000元以及5000元一10000元的受众比重在2011年有明显提升.职业方面,各阶层人士分布较为均衡,相对而言,学生、没工作(含退休)、工人、专业技术人士所占比重较大。四、都市之声(TopFM)(北京市场)20H年,都市之声(TOPFM)在北京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1.45%和0.09%,比2010年有所上升,市场份额排名第13,比2010年上升l位。都市之声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收听表现稳步上升,在4月达到全年收听最高峰,从5月开始,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开始下滑,在7月到达收听最低谷,都市之声收听率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保持稳定。2011年上半年,都市之声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均高于上年同期,而下半年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则低于上年同期。从2011年全年情况来看,自2010年10月18日改版以来,都市之声听众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听众、高收入高学历听众比例增加,听众质量上升。此外,在车上收听市场有较大进步。受名牌栏目拉动效应较为明显。如午间名牌栏目《Hl歌也疯狂》平均市场份额2.47%,同比上升160.00%;平均收听率为0.17%,同比上升183.33%。到达率和忠实度同比也都有大幅上升,表明《Hl歌也疯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明显增强。晚间名牌栏目《为爱向前冲》平均市场份额为3.31%,同比2010年上升103.07%;平均收听率为0.27%,同比上升170.00%,成为该频率全天收听率最高的栏目。五、华夏之声普通话频率、双语频率(深圳市场)2011年,华夏之声普通话频率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2.12%和0.08%,和2010年同期相比,该频率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均下跌,跌幅均超过巧%。但市场份额排名维持不变,排名第12。到达率和2010年基本持平。华夏之声普通话频率的听众主要集中于巧岁一24岁、初/高中学历、收人为1000元一2000元的工人群体。相比2010年,2011年35岁一料岁的听众比例大幅下降,25岁一34岁听众有所增加;在学历上,以初中学历为主,但20n年高学历的听众有所增加.收人方面,低收人群体构成收听主力,但收人为5000元一10000元的高收人群体在20n年显著增加;职业背景方面,以工人为主,普通员工所占比例在2011年下降明显。2011年,华夏之声双语频率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2.06%和0.08%,份额排名深圳市场第13位。和2010年同期相比,该频率2011年的收听数据涨幅较大,特别是从2011年6月开始,收听率大幅上涨,达到近3年来收听率最高水平。听众规模和听众收听时长均上涨明显。市场份额排名上涨4位。2011年,华夏双语频率的年轻听众比例上升,10岁一24岁听众比例上升,25岁一54岁听众比例下降.高收人听众比例上升,个人月收人在2000元以上的听众比例大幅度上升;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学生听众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而工人和家庭主妇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六、文艺之声(北京市场)2011年,文艺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3.46%和0.21%,市场份额排名第8。文艺之声在201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收听表现相对平稳,第三季度是全年的收听低谷,第四季度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又有所回升。文艺之声在2011年8月31日(第35周)对节目编排进行调整,从收听走势来看,本次改版取得了一定成效,改版后的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开始回升。相比2010年,2011年文艺之声听众的年龄层有所下降,职业背景更好,收人水平也有所提高。具体而言,55岁以上听众所占比重下降明显,35岁一44岁听众的比重得到大幅提升,成为2011年文艺之声的主力收听人群。在学历方面,初中/高中学历人群依然占主导,并且初中学历的听众所占比例又有提升。在收人方面,虽然2000元及以下收人的群体依然是绝对的收听主力,但是2011年3000元以上的中/高收人人群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在职业方面,没有工作以及退休人员是收听的主力人群,工人群体、管理层、专业人士和学生群体的比重在2011年有一定提升。七、老年之声(北京市场)2011年,老年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0.31%和0.02%,市场份额排名第19位。老年之声在所有广播听众以及60岁以上听众中的收听率均呈震荡下降的趋势。观察老年之声近年收听率走势,老年之声在2010年底(约101周)收听率跌入谷底,20n年,其收听率又开始震荡上升,但仍低于2010年平均水平。251八、娱乐广播(北京市场)2011年,娱乐广播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分别为0.47%和0.03%,份额排名第17位。娱乐广播从2011年2月起,市场份额和收听率开始走低,整个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处于收听低谷,第四季度有所回升。娱乐广播的受众集中于45岁一64岁、初/高中学历、2000元以下收人的群体。相比2010年,2011年受众群体在学历上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中以下听众比例增加,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受众占比下降。在职业背景上,普通员工的比例大幅下滑,工人、自由职业者、学生和退休人群的比重显著增加。九、维吾尔语广播(乌鲁木齐市场)维吾尔语广播于2010年12月17日正式开播,20n年该频率的收听率为0.25%,市场份额为3.71%,在乌鲁木齐市场上排名第9位。整体来看,维语广播的听众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各年龄层的听众占比相差不大,以中青年听众为主。学历方面,该频率有一半以上的听众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但“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听众占比超过10%。职业上,维语广播有45%左右的听众“没有工作(含退休)”,占比高于维语文艺广播。听众的收人相对较低。数据来源: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中央电台发展研究中心受众研究部)报道新局面;认为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各频率推出的系列节目《红旗飘飘》、《党史开讲》、“红歌会”、211集长篇连播《解放战争》等大气磅礴、制作精良。对中国之声联合海内外华语电台共同推出的大型直播《百年辛亥》、《“神八”飞天》、《相约太空》等四场直播,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听众都给予了好评。2011年,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频率发挥资源优势,把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转变方式》、《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我的五年))等系列报道紧跟现实、对位受众。听众称赞这些重量级报道“为听众送上丰富大餐,显示出国家电台应有的担当和品质”。对中国之声2011年推出的系列访谈节目《政务直通》,听众评价其“努力搭建受众与政府沟通平台,密切了党群关系,架起了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桥梁”.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受众反馈综述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继续深化节目改革创新的同时,寻求更加精准的受众定位,拓展受众群,受众互动方式与反馈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反馈内容对节目生产与科学管理的推动更为显著。一、节目改革创新与受众反馈形成良性互动加11年,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频率对节目理念、形态、流程、机制等进行深化改革。中国之声倾力打造“勇于担当责任的中国国家新闻广播”。经济之声对频率定位提出了“趋势、公平、创新”的方针。其他频率也通过节目优化调整,积极寻求更加精准的受众定位。中国之声等频率的改版收到听众大量反馈,绝大多数听众对改版节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听众认为中国之声改版凸显了“中国之声,责任至上”的理念,密切了受传关系,提高了节目粘合度,展示了“中国之声,中国第一新闻广播”的魅力;认为经济之声改版后“天字头”节目队列的扩容,使财经特色更突出,央广品牌更专业,有利于提升经济之声节目的整体识别度。对于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频率的节目改革,受众也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涉及节目内容设置、主持人读音、节目编排、音响、包装、广告等各方面,受到相关频率高度重视,成为评估节目改革与传播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二、重大报道受众反响热烈20n年中央电台的重大报道声势大、密集度高、持续时间长,赢得受众普遍赞誉。如称赞2011年中央电台全国“两会”报道用“速度+厚度十深度十广度”开创了“两会”三、品牌推广提升受众互动力度2011年,中央电台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十佳播音主持人评选活动、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通过品牌推广不断提升受众互动力度。各频率也创新思路,通过直播节目或大型地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受众互动,有效地提升了中央电台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中国之声将直播间搬到北京火车站(春运期间)、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坟川(汉川地震3周年)、拉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地,现场及短信、微博等受众互动热烈。经济之声“央广理财季”为听众与专家搭建零距离互动交流的平台,特别策划《跨界》、《天天“3·巧”开播百期听众见面会》、“高端媒体座谈会”、“目标听众座谈会”等系列研讨会,成为经济之声品牌推广和受众联谊活动的亮点。中国TOP排行榜、第一届全球流行音乐金榜颁奖晚会,以及“我要上学”大型品牌公益活动,成为音乐之声的三大主力品牌推广活动.音乐之声还通过“校园之旅”、“听友会”、“音乐狂欢节”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与听众距离。华夏之声举办了第七届港澳听众联谊会,并通过转播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深圳国际汽车展等活动,提升在对象区域的知名度。2011年7月3日,对台湾广播50多年来首次在台湾岛内举办台湾听众联谊会,来自岛内的210名听友代表参加。文艺之声、老年之声、娱乐广播分别举办新书首发仪式、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朗诵会”、“中医养生专家大讲堂”、“相声达人校园行”等活动,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四、受众反馈渠遭开拓创新2011年3月开通的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全年共有245条新闻线索被中国之声采用,树立了中央电台贴近民生的亲民形象,得到广大听众认可。中国之声于2011年4月6日起开设《央广新闻热线》专栏,在《新闻纵横》、《央广新闻晚高峰》等栏目中固定播出。这种贴近性强的新闻线索收集方式给中央电台的舆论监督提供了许多独家新闻线索,因为问题抓得准,报道做得实,反馈率和问题解决率都比较高,不少听众已经形成强烈意识:有新闻找央广,要维权找央广。平均每天有1200人次拨打央广新闻热线。中央电台听众服务热线(010一86090033)在多年服务252受众调2012中国广播电视年O工12势刀卜010伽日<Km势刀口00大基础上成功升级改造,与央广新闻热线实现联动,使受众与中央电台“无缝对接”,丰富了中央电台新闻报道线索。此外,微博的使用也使受众反馈如虎添翼。2011年中央电台在新浪创办官方微博,粉丝过百万,成为联系受众、推广品牌的新媒体抓手;全台14个频率中有9个频率开办了官方微博,各栏目、主持人、记者、编辑更是在节目直播中引入微博。20H年,中央电台受众研究部也开始通过微博手段发展听评员,吸纳听众对节目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主动走到听众中去,通过听众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征求意见、收集受众反馈。全年共计约有200余名受众参加各类听众座谈会。受众研究部还通过向全国热心听众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征求受众反馈。这些受众反馈信息为中央电台了解播出效果、制定改版策略、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了宝贵资料。五、受众反馈规模不断扩大20n年,中央电台受众反馈数量大、地区广。仅中央电台受众服务热线电话和受众服务电子邮箱、传真及信件等渠道,就收到全国受众各类反馈信息257巧件/次。受众分布广泛,其中反馈数量较大的地区前10位依次为:北京、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广东、河南、浙江、湖北、四川。20n年各类受众反馈中,节目咨询类1541件、意见建议12072件、覆盖反馈389件、社会舆清和新闻线索2035件,其他9678件。与2010年相比,20n年节目意见建议类的反馈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10年为6800多件)。20n年中央电台听评员队伍进一步发展,达到3908人,地域分布更为均衡,职业分布广泛,年龄20岁一65岁占92.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近90%。20fl年,中央电台共收到受众手机短信反馈63.5万多条。中国广播网网页浏览人数达95.2亿多人次,访问人数为12.4亿多人次。(中央电台发展研究中心受众研究部)201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受众来信综述201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收到来自世界五大洲、161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受众来信323.5228万件,比上年增长7.79%,实现了受众来信连续8年的平稳增长。2011年国际台海外受众来信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受众来信质t显著提高。在所有受众来信中,点评节目、评论时事、建言献策、反馈收听情况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来信比上年增长了20%,呈现积极正面、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有关“两会”、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建台70周年、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等重大宣传报道中,海外受众反馈及时、反响热烈。与2010年相比,东南亚地区传播中心2011年增幅最大,达27.10%。西拉地区传播中心增长18.88%,华语环球传播中心增长13.59%,西亚非地区传播中心增长9.24%,东北亚南亚地区传播中心增长7.17%,英语环球传播中心增长2.38%,俄东地区传播中心与2010年基本持平。二是新媒体反馈数t增长迅速。2011年,国际台收到电子邮件、网上发帖、手机短信、网络互动等新媒体反馈共1098985件,占来信总数的33.97%,比上年增长17%。网络互动与上年相比增长34.90%,电子邮件增长23.49%,网上发帖增长13.79%。其中,电子邮件增幅较大的语言部有:马来语417.59%,乌尔都语344.95%,斯瓦希里语148.79%,葡萄牙语128.73%,土耳其语115.41%,菲律宾语104.8000/。网上发帖增幅较大的语言部有:克罗地亚语597.79%,马来语265.49%,孟加拉语172.63%,意大利语119.75%,捷克语107.98%。三是受众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台深人实施业务结构战略调整,不断拓展传播手段,受众由单一传统媒体受众向综合媒体受众转变,受众层面进一步向年轻化、高端化发展。随着海外整频率落地工作的大力推进,国际台传播能力大大提升,成为当地受众快捷、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的直接渠道,已逐渐形成稳定的高端受众群体。分析国际台2011年的海外受众来信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首先.完成业务结构战略调整.创新节目形式、拓展传播手段,受众反馈积极。随着CIBN的成立,国际台全面进人新媒体领域,以全媒体的形态开展国际传播。节目改革蔚然成风,直播类、本土化节目不断增加,深度报道、系列报道日益成为各中心主要节目内容,对外传播对象性不断增强。各类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多语种网站集群通过积极优化版面设置、增加特色栏目、加大多媒体报道力度,受到网民的广泛好评。与2010年相比,大部分语言部2011年来信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语言部有:马来语293.12%、土耳其语128.41%、葡萄牙语97.13%、捷克语96.94%、缅甸语69.47%、泰语63.90%。其次.加强自主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大型宣传报道活动.提升了传播实效,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如国际台组织实施的“中巴媒体母亲河之旅”大型采访活动,以中巴建交60周年为契机,通过对印度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采访活动,在巴基斯坦受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西亚非中心策划实施的“CHINA·纸之源”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主打文化外宣,通过图文报道及音视频系列节目向海外受众展示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形象,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西拉中心推出的《中国文化之旅》之《中国民族器乐鉴赏》系列报道,通过多视角和多媒体手段,向受众充分诊释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俄东中心组织实施的“2011中华武术之旅”活动,以海外受众最感兴趣的中华文化符号—武术为切人点,利用多媒体形式,增强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在海外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第三.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加强和受众的互动,提升了对外传播的有效性.拓展了新的受众群.如世界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言部通过境外社交网站和受众积极互动,围绕重大报道展开不同主题的讨论,吸引了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在“两会”、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国际台通过国际在线53个语种网站,分别就“两会”热点议题、建党90周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得到海外受众积极响应,同时为增强对外报道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提供了有益参考。国际台主办的“2011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文化名城”网络互动活动依托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集群,使用26种语言253联合展示推介,以手机短信、网络投票的方式征集全球网民对中国文化名城的评价,最终共获得海内外受众576.131万投票,其中,境外网民投票数量占65.84%,得到了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第四,加强与境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显著提高节目和网站的有效扭盖,扩大了国际台在对象地区的知名度。如东南亚中心自主策划的“2011中国穆斯林文化之旅”采访活动邀请了8家境外媒体的外籍记者参与采访,他们通过各自的传播平台向本国受众介绍了采访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反映中国穆斯林的文化和生活,收到对象国受众的积极反馈。希伯来语部与以色列知名网站达成协议,对网站和特色专题进行整体推广,仅“红色旅游”页面就获得了4180次的点击量。国际台与越南国家数字电视台以及越南广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同唱友谊歌”2011中越歌曲演唱大赛活动受到了越南受众的广泛欢迎,在越南引起极大轰动,吸引了越南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第五,改进对外文报刊、听众俱乐部、海外监听员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海外受众俱乐部集群、多文种平面媒体集群的建设夯实基础。2011年1月起,国际台对31个语言部的58位对象国监听员实行了薪酬制并签订《境外监听员聘用协议书》,对监听员所做具体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与定位。协议签订后,监听员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加,反馈报告质量明显提高。国际台于2011年修订了外文报刊管理规定,引导和规范多语种外文报刊出版工作,鼓励各语言部挖掘外文报刊内容深度,突出外文报刊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在海外高端受众中的影响力。此外,罗马尼亚语、克罗地亚语部等还积极探索外文报刊出版发行新机制,尝试在对象国印制外文报刊,节约了印刷及邮寄成本,有效地增强了外文报刊在对象国的影响力,并为台内其他语种外文报刊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标杆。为配合国际台创建70周年庆祝活动,促进海外受众组织的发展,国际台于20n年6月至12月间举办了“五洲同庆70年·十佳听众俱乐部评选”活动。此次活动通过61种语言的无线、在线广播,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海外受众广泛传播,扩大了国际台海外听众俱乐部的影响力。从现有的4112个听众俱乐部中选拔出的10个获奖俱乐部,将成为国际台海外听众俱乐部中的重点依托,对国际台海外受众组织的发展起到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意见反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