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彼此珍惜 心灵的亲密感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第十二章心灵的亲密感

拉丁文把人的血管最里面的一层叫做“Intima”,而英文则用

“Intimacy”一字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在众多亲密感的定义中,笔者最喜欢心理学者乐娜(H.Lermer)所说的:“亲密感就是在关系中两个人都能很安全地做自己,在对方面前无需设防,能很自然地呈现自己的本相。”当两个人能够分享彼此心灵最深处的体验时,就进入了两人亲密又神奇的心灵世界。

请问,在芸芸众生中你能对谁倾诉你灵魂最深处的秘密呢?做这样的分享,两人间必须有很强的信任感。惟有当你觉得安全,把心灵完全敞开这个最真诚、最脆弱的时刻,对方会懂得珍惜你这份心灵礼物,以柔情和专注细听你的心声,你才能安心地向对方倾心吐意,建立真正的亲密感。

有亲密感的婚姻才会觉得甜蜜。真正的亲密感像是一锅最美的卤味,必须花时间细心地用慢火炖煮。并非所有的夫妻都能享有你我相依的亲密感,但是只要愿意花工夫、彼此尊重,用心学会建立关系的技巧,天下眷属都能终成有情人。

亲蠢感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夫妻扮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婚后男方继续当孝子,并学习做个好父亲与可靠的家庭供养者;女的学习做个好她妇、好母亲与顺服的好妻子。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并不太重视夫妻间的亲密感。然而,过去30年来,两性关系变化可能大于以往三个世纪的总和,具备亲密感的婚姻在充满挑战与陷阱的现代社会中,才不容易出轨。近30年来婚姻心理学最尖端的实证研究,似乎一致地指出,决定婚姻成败的关键在于:(1)夫妻间是否能面对并解决冲突;(2)夫妻间是否能建立友谊与亲密感(Gottman,1999;Markman&Stanley,1999)。而这两个关键要素,彼此息息相关。

婚姻中长久持续的冲突不但会增加离婚的可能性,也会危害彼此身心的健康。夫妻间的亲密感却能强化婚姻关系,并有益于双方身心的健康(Mckay,1989)。愈能互诉心曲的夫妻,愈能了解并满足彼此的需求,因此,他们的亲密感也愈浓。亲密感强的夫妻遇到冲突时,较不易受伤,也较易宽恕彼此。夫妻间能恳谈,就像匠人不断把上好的纤维织入一条坚韧的绳索,纤维含量愈高,愈能负重。同理,平日能谈心、彼此了解、亲密感强的夫妻,较能一起做理性而明智的决定,有效地化解冲突。因此,他们的婚姻也愈能承受人生中各种大风大浪和各种误会与打击。

亲密关系中各种酸甜苦辣的经验,往往能助人深省与成长。正如旅行能使人增长见闻,内在心灵探索之旅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与伴侣,并学习接纳彼此。

条鲁感的建立

建立亲密感的关键在于两人间能够彼此信赖。彼此间的信赖,又根植于两人关系中的安全感。惟有在安全的情境中,你才能放下心理防卫,向对方敞开心扉,看到你内心深处最隐秘、最脆弱、最赤裸也最真实的部分。如果在婚姻关系中没有安全感,为了避免受伤,你就不会轻易向对方分享心中的优愁、哀惕、愤怒或梦想,不愿告诉对方你引以为微的事(怕对方嫉妒、批评),更不敢让对方看到不太光明、你觉得羞辱的一面。然而,当你有足够的安全感与勇气,能向对方分享这些心灵深处或正或负、最真实的感受时,你便能与对方建立心心相印的亲密感。

关系中的安全感既然这样重要,如何才能让对方与你相处时有安全感呢?关键在于有颗愿意倾听并从中不断了解对方的心。让对方知道,不管他所分享的是什么,即使看法不同,你也愿意以尊重、专注、接纳、守密的态度倾听。你不会随便批评、指控,相反的,你会设身处地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感受。愈能如此,对方愈觉得你知心、可信,是个让他有安全感的人。

有意思的是,只要肯留心观察,你往往能由两个人对话的内容,观察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深浅。心理学前辈鲍维尔(Powell)曾提出一个“关系金字塔”的观念,把人与人的关系按深浅分为五个层次。如果谈话的内容只停在“吃过饭没有?”或“今天天气很好”,那么他们的关系可能就止于“寒喧,无所分享”的第一个层次。若他们谈及“地震可分成几级?”“那家餐馆好吃吗?”或“音响该买哪一种?”他们的对话仍留在相当安全,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地方,他们的关系稍进一步,到“分享我所知”的第二层次。

若能冒着不被赞同的危险,敢向他人表明自己对堕胎、安乐死、对某政党的意见、对某宗教的立场,此时,他们在“分享我所思”

的第三层次。

当人与人之间能彼此分享较易被社会接纳的情绪感受(例如患病之虑、丧父之痛等等)时,他们的关系就进入更深“分享我所感”的层次。到了两人之间有充分的安全与信任感之时,彼此间是透明的,可以无所隐瞒地把自己心底深处最真实的情绪,包括最脆弱、最不光彩的一面也能呈现给对方,此时他们就进入“分享我所是”的最高层次的亲密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关系的深浅会决定哪些是合适的话题。例如,有个人购物时买到冒牌货,如果他贸然在火车上对邻座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倾吐心中的懊恼,旁人一定觉得他很奇怪。然而,如果他对关系层次较深的同事诉说这件倒霉的事,就合适多了。遇到较困难的状况,例如工作上的挫败时,适合让你倾诉的对象,往往就只剩少数一些人;若碰到更切身、隐私性的问题,例如婚姻中的挣扎或其他令人觉得羞辱之事时,能让你推心置腹,与你分忧的人更是签寥无几。

现代大多数人在选择对象时,心中都企盼自己的终身伴侣同时也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可以与自己进入“分享我所是”的最高亲密层次,能水乳交融、忧乐与共,能无所不谈,分享人生种种经验与感受。

深度心理情结

为了能与伴倡建立安全、信赖,彼此可“分享我所是”的亲密关系,两个人都需要学习了解,并处理自己与配偶的“深度心理情结”。

观察你在日常人际互动中的各种情绪反应,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潜意识里有哪些“心理情结”。例如,你和伴侣谈话时,对方一直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此时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伴侣不专注倾听的行为在你心中所触发的情绪反应,已不只是一般的不快,而是强烈的愤怒,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心里深处仍潜藏着一些还未解决的心理情结。这些心理情结通常是过去的伤害所造成。例如,如果你从小被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忽视,那么现在伴倡忽视的行为就正好触及旧伤,引发你的愤怒与悲励以及过度激动的情绪反应。

同理,伴侣迟归的行为如果也引发你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使你极度惊惶或愤怒,你可以趁这个机会自我探索,想想到底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造成今日的“情绪过敏”。也许是伴侣经常迟到,又屡劝不改,让你觉得他对你根本漠不关心,而今天的迟到,更引爆你已达饱和的积怨。也许过去伴侣的外遥带给你莫大的心理伤害,现在,即使外遇已经结束,他迟归的行为仍触发你心中的地雷,让你在刹那间因制约反应,以为过去的痛苦即将发生,直觉认为他的迟归是因为又与第三者约会。

人的“情绪过敏”与身体上的过敏有许多相似之处。过敏源于长久以来情绪的渐渐累积,超过限度之后,任何刺激都造成强烈的过敏反应。从心理学上来看,“情绪过激”是人自我了解的良机,也可说是通往潜意识之窗。

若懂得把握这些自我探索的机会,透过激动的情绪,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潜意识中种种心理情结,学会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进而建立你我相依的亲密关系。

截心情%

在讨论“核心情结”之前,必须先介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与“移情作用”(transference)等心理学上的观念。人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你从小成长的家,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叫做

“原生家庭”。另一个是长大成人以后重新建造,你自己“当家”的家,叫做“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深度心理情结的产生与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经验息息相关。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管理情绪的能力,更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

“移情作用”是指在原生家庭成长时所经历的强烈情绪经验,会在成长后的成人世界,尤其与当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例如配偶或子女)相处时,重复浮现。

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若干心理情结。专以客观科学方法研究“移情作用”的心理学家鲁伯斯基(Luborsky)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在他们心理情结中有某些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人际杀伤力特别强的“超级按钮”,就称为“核心情结”(core concerns)。

每个人的核心情结不同。有的人核心情结是怕“被批评”,尤其从小被父母“说”得太多的人,只要别人给他一点改进意见,即使是善意的,便足以使他变成“刺猬”,准备应战。有的人核心情结是怕“被看轻”,从小饱受被忽视之苦,长大后别人不采纳他的意见时,便犹如身受奇耻大辱,血脉责张,激动不已。有的人极怕

“被抛弃”,因小时父母离婚,父亲或母亲弃家而去,于是长大后在情绪上与行为上紧紧抓住自己的配偶或子女,不让他们有自己的心理空间。这样的人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对所爱的人是否会留在身旁没有把握,因而,他的核心情结是如何使配偶与子女委身(com-mit)于他,不断以爱的承诺带给他安全感。有些人的核心情结与上述“怕被抛弃”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怕“被需耍”,受不了“被依赖”。也许这些人成长过程中被上述“怕被抛弃”的父母“黏得太紧”、“爱得窒息”、被情感需求压得透不过气来。因而,这些人的核心情结很可能是如何脱离“令人窒息”、“重重爱网”的束缚,争取个人的自由空间。

核心情结极易在日常生活中毫无防备、意想不到的时刻,以超凡的强度,被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以下,让我们来看看文丰与凯莉这对夫妻的例子:

暑期近了,凯莉提议全家出去旅行。照往常一样,在整个计划的过程中,凯莉想去哪里、行程该如何安排,文丰都百依百顺,没有任何异议。一直等到大部分行程都安排好了,文丰竟莫名其妙地对凯莉大发雷霆,一家人还未上路,两人竟已为旅行的事大吵一架。文丰怪凯莉自私,完全不顾及他的喜好与需要;凯栽却觉得大受委屈,要他参与决定时他不吭声,自己辛苦为全家计划好之后,却招来一顿痛骂。她一方面对文丰情绪激动的程度觉得惊讶,一方面对他这不可理喻的行为感到愤怒。

幸好,两人过去接受过辅导,培养出一些分析、自省的能力。

情绪平复后,两人痛定思痛,开始探讨这一强烈冲突的缘由。原来,文丰的母亲相当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懂得体贴子女的需求。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经常漠视他的意愿,强行替他做决定。于是。“有谁能真正主动体恤我心中的需求”这孩提时期的痛苦,就演变成他潜意识的“核心情结”。婚后,他不知不觉地扮演孩童时期“乖乖孩”的角色。正如他从小静静地听妈妈的话,长大后他也默默地让太太做决定。在潜意识中,他若有需求,便希望他不需开口,凯莉就会主动体恤,并在计划中顾及他的需求。一直等到木已成舟,他才感受到太太竟也像母亲一样,漠视他的意愿。刹那间,太太无心的行为,触发了他的“核心情结”,让他重现孩童时期的痛楚,因此,他勃然大怒。

心理学家瓦区特(Paul Wachtel,l977)曾指出,夫妻们很容易在互动中,不知不觉地创造原生家庭的一些情境,引爆彼此的“核心情结”,使历史重演。就像文丰,他习惯性地扮演小时“乖乖孩”

的角色,一切让太太当家作主,自己却不负起责任去提供意见,他其实已经在“陷凯莉于不义”。因为,不知不觉中,他让太太扮演文丰母亲那种以我为中心的角色。他的行为带动凯莉特定的反应,使两人潜意识按着文丰小时已写好“可怜的小孩与强横的母亲”的心理剧本,一步步地走上早就可预测结果的冲突之路。

婚姻关系是人间最亲密的关系。在亲密的关系中,夫妻常常在潜意识主宰的状态下互动,婚姻关系中难度最高、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两人潜意识的深度心理互动。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婚姻关系,常可发现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心理现象。其中之一就像上述文丰和凯莉例子中所显示,人很容易把自己小时原生家庭的心理剧本,不知不觉地搬到成人婚姻关系中重演。不只自己习惯性地扮演孩提时期固定的角色(有时也会扮演家中其他成员的角色),更奥妙的,是人常有本事在潜意识的层面影响伴侣,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与他配合,扮演他原生家庭剧本中的某一重要角色,两人一唱一和,你来我往地跳起心灵之舞。

另一个与此相关也极耐人寻味的心理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意思是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与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产生深刻的爱恨关系。你会被吸引,因为他们身上具有某些心理特征,让你借着与他们互动的过程得到再一次机会医治过去所受的创伤,满足过去未能得偿的心理需求。笔者在从事临床治疗时,接触过不少这类“强迫性重复”的个案。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情绪健康的淑女毫不动心,却深深迷上冷傲、挑剔、高标准、对他们没多少好脸色的女性。后来发现,原来他们的母亲大多好强,且标准极高。他们从小虽尽力要做好,却仍很难讨母亲欢心,得不到温馨的母爱。人似乎在潜意识中有个渴求,想要回到过去令自己受伤的情境中,寻求较彻底、深入的医治。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具备自己母亲负性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在潜意识中,他们希望有机会借着自己的努力使这冷酷、无法讨好的女性变温柔。好像惟有从这类女性身上,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中欠缺的母爱,企盼费尽工夫从这些冷酷女性身上得到的一些柔情,以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

美国的统计研究显示,酒鬼的女儿成长后再嫁给酒鬼的几率比嫁给正常人高出两倍。笔者有位个案,她生命中三次爱上的对象都是酒鬼(即使在婚前看不出对方会酗酒)。原来,她的父亲死于酗酒。从小,不管她品学兼优,多努力做个完美的女儿,都无法得到父亲的注意力,更无法借自己的良好行为,使父亲为爱她而戒酒。长大后,她似乎只对身具父亲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来电”,潜意识中觉得,惟有当她能用自己的爱感化酒鬼戒酒时,她的心才能得到满足。

“强迫性重复”以许多不同样式显现。有些女性受不了自己的父亲太懦弱、常被欺负、保护不了家庭与子女,成长后不知不觉地就嫁个“阿斗”,希望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新“阿斗”,使他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父亲未能给予的安全感。另外有些人受不了母亲“太黏”(也有不少家庭中黏的是父亲),什么事都要管,长大后很容易娶(或嫁)个爱事事控制的配偶,然后在成人的世界中展开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希望能由配偶身上重新赢回自己一辈子所追寻的尊重与心理独立。

在上述文丰与凯莉的婚姻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强迫性重复”

的现象。凯莉与文丰的母亲有很相似之处,两位女性都独立、坚强、能干,她们都在征求文丰的意愿之前,就习惯性地替他做了决定。难怪,凯莉在决定家庭旅行的大小事项时,引爆文丰的“核心情结”,文丰就“情绪过激,怒火填膺”。“被漠视”这旧有的伤痛被重新挑起之时,毫不思索地,他竟对生命中两个重要的女人有相似的盛怒反应,重演自己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的心理剧本。

人如果不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种种潜意识的心理运作,他就可能不断地重蹈覆辙,无法从这些旧的行为模式中跳出来。所幸,只要有心改变、愿意学习,过去痛苦的历史可以不必重演。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自省,能否清楚认识他人与自己的“核心情结”,不断训练自己由“潜意识主宰”的状态,超越到“意识主宰”的心理状态,然后选择用新的、有效的方式处理问题。“核心情结”最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被引爆。

进入“亲密关系”很大的益处,是给你带来许多宝贵的机会去发据、认识这些潜藏在心底的“核心情结”,从面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与配偶。不断自省的结果,你会对“核心情结”产生新的领悟,让你能从潜意识主宰的状态下解脱,选择健康的行为模式,使正在我们目前亲密关系中重演的心理历史有不同的、令人欣慰的结局。

就像文丰与凯莉,借着自省与对核心情结的了解,他们对当前的局面有新的领悟。文丰看到凯莉与他母亲的相似之处,但也能在“意识主宰”的清醒状态中,看到凯莉有别于母亲。例如:凯莉比母亲讲理,也有许多母亲没有的好处。他也发觉,当前的情境与过去原生家庭大不相同,他不再是个7岁的小孩,他已是成人,能够用成人的心理状态平心静气地与凯莉讨论。而凯莉极尊重他,努力要按他的意愿而行,满足他的需要。

择偶虽与个人的机缘有关,但一个人到底会被什么样的人所吸引,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往往极为奥妙。虽有许多例外,但一般说来,小时候充分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人(许多父母空有爱的动机,却不了解小孩的心理需求,子女可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将来成家后,比较容易忍受婚姻中的挫折,也比较能给别人爱。小时候感受不到爱、受伤较重的人潜意识会寻求医治的方式,却往往比常人更容易走向极端。有些人经由上述的“强迫性重复”,不知不觉地受身上带着父母负性心理特质的人所吸引,在自己的婚姻中复制过去受伤的情境,借此松土深耕,制造机会医治那深埋心底的瘤疾。有些人处理这些旧伤痛的方式,是有意或无意地寻找一个与自己父母完全不同的终身伴侣,一面可以得到过去在父母身上未能满足的种种需求,一面可以避免旧伤复发。然而,天下很少有这么理想的事,在现实世界中,也很难找到与父母百分之百相异的配偶。

淑芬的父亲在家中是个暴君,要人惟命是从,也不许淑芬决定她要什么。长大后,她想嫁个与父亲完全相反、脾气好、能疼她的好丈夫,于是,她嫁了汉璋。汉璋的确是个温柔体贴的好人,他很想做个负责任、爱太太的丈夫。但是,每回他担心淑芬吃亏,告诉她哪些时间该避免外出、在外有哪些事不该做,淑芬就大发雷霆,让他大惑不解。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竞开始扮演淑芬父亲的某些角色,触发淑芬的核心情结,带来强烈的冲突。

幸而,两人曾接受婚前辅导,婚后也花工夫学习有关婚姻关系的训练课程,学会一套自我观察、分析的技术,因而冲突发生后,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警觉到两人又重演淑芬的老心理剧本。当他们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之后,淑芬看到汉璋管她的行为虽与父亲有相似之处,但汉璋的动机却是出于爱。经过这样的领悟,两人渐渐能超越潜意识控制,进入意识主宰状态,开始用过去学会的支持性对话技巧来沟通,两人都能因这些冲突而成长。淑芬学会看汉章行为背后爱的动机,汉璋则学会交托责任,不再为了保护太太,就一厢情愿地替太太做决定。他们更了解彼此,建立更好、更深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你在婚姻冲突中所重演的剧本,不见得都来自原生家庭中父母与你之间的挣扎。有时你在婚姻中与配偶重复的,是从小父母亲之间惯性的冲突,虽与你无关,但长期耳濡日染,不知不觉中就把父母间的问题带入自己的婚姻中。读者不妨观察,发生在你与伴倡之间冲突与吵架的方式,是否就是上一代父母冲突的翻版。

凯莉常为文丰在家中乱丢衣服而与他吵架,有一天她突然领悟到,在原生家庭中,母亲最痛恨父亲走到哪里就丢到哪里,而现在自己竟像母亲一样,也边捡衣服边骂。当凯莉与文丰分享这个新发现时,两个人都笑起来,彼此都同意他们没必要再“继承”上一代的争吵。凯莉笑着说:“我的确喜欢有个干净整齐的家,但我宁可容忍你外套乱放在沙发椅上,也不想为此跟你吵架,弄得大家都不愉快。何况,除了几个小缺点,你真是个不错的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嫁个像你这样的好丈夫。”

一旦了解为何凯莉对“丢衣事件”会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文丰的态度也释然。他终于明白凯莉要他把衣服挂在固定地方,并不是有意要控制他、找他麻烦,而是在原生家庭中受了父母影响,现在有点身不由己。他也领悟到他大可不必为了“抗拒”凯莉的控制,而在小事上与凯莉打起“独立战争”。于是,他对凯莉说:“也许我们可以在前门衣柜清出一些空间,也多买几个衣架,这样会方便些,我也较容易跟你配合。”

核心情结之交互反应

中国有句俗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临床上笔者也见过许多

“绝配”。先生若是“急惊风”,他所娶到的太太很可能正好就是

“慢郎中”。同理,夫或妻自身的“核心情结”往往就是对方“核心情结”的“绝配”,加在一起就产生极强的化学反应,激起又痛苦、又灿烂的生命火花。

志刚与家慧渐渐注意到,每次吵架几乎都是为同一类的问题而起。家慧觉得她在生活上对志刚照顾得无微不至,用心调配健康可口的饮食,替他买衣服,为他付出那么多之后,志刚却不懂得感激她、疼惜她。志刚却觉得这些爱的背后带有条件,他怕若接受家慧的爱就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会被操纵而失去自主权。因而,家慧对他越好,志刚的戒心就越强,生怕他心软时就会被家慧控制,事事被她牵着鼻子走。志刚愈不回应家慧的爱,与她保持距离,家慧就愈渴望得到志刚的爱,身不由己地对志刚愈好。如此,他俩之间产生恶性循环。

家慧对志刚愈好,志刚的心逃得愈远,家慧就追得更紧。两人一追一逃,直到家慧痛苦得受不了时,两人就大吵一顿,让关系中累积已久的压力暂得舒解,然后继续跳这支你进我退的婚姻之舞。

这情形一直到两人一起参加婚姻研习会,并且开始接受辅导之后才改观。两人都惊奇地发现,他们竞不约而同地在婚姻中,重复原生家庭父母间挣扎了一辈子的事情。家慧与她的母亲都把家慧的父亲当太上皇。她俩都极需要他的赞许,心中也一厢情愿地创造无言的契约:“只要我们好好服侍你,你就应该欣赏我们、爱我们。”

家慧的父亲一直未能履行这个心理契约,她不知不觉地把原生家庭中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带进自己的婚姻中,不断地服侍志刚,潜意识中却期望她不需要开口要求,志刚就自动地把父亲所欠她的爱、赞赏与注意力给她。

在志刚的原生家庭,母亲的爱背后往往另有目的。他从小看到母亲如何抓住别人的需要来进行权力斗争,在施惠予人之后用人情债与罪恶感来控制父亲与家人。于是婚后,每次家慧对他好,他就

“心理害怕”。

这个领悟帮助他们停止互相责怪,而经过一段时间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本书介绍过的“由潜意识主宰转换成意识主宰状态”、

“不越界”、“不臆测”、“讲清楚”、“互相尊重”等等亲密关系的技巧。志刚学着感激、赞许家慧所做的,面家慧则提醒志刚她的爱不带条件,他们终于突破双方的连锁及造成恶性循环的核心情结,建立彼此了解、互相疼惜的亲密关系。

文丰与凯莉之间也有类似彼此连锁、交互反应的核心情结。他们刚搬到新的地方,虽然凯莉想办法与邻居交往,但总觉得很难与他们热乎起来。当她想跟文丰分享缺少朋友、心中寂寞的感受时,文丰却生气地对她说:“你烦不烦,只会整天抱怨,为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好过日子。”凯莉心中的苦不但得不到文丰的支持、抚慰,反被他曲解,又被调了一顿,两人就为此大吵了一架。隔天,两人情绪和缓之后,一起平心静气地分析吵架的缘由。

凯莉发觉,在短短的争执之中,她竟有两个“核心情结”被引爆。一个是“怕寂寞”。原来,小时候邻居没有同年龄的小孩,她从小孤孤单单一个人长大,所以很怕没有朋友,再尝寂寞之苦。她的另一核心情结是“为何没有人可以将心比心地听我诉说心里的感受?”

原来,成长时,凯莉的母亲常在她想吐露心声时泼她冷水,不是不许她表达负性的感受,就是曲解她的意思。因而,当文丰不能耐心倾听,反而否定她的感觉时,她就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

文丰也发现自己有个“怕被认为无能”的核心情结。当凯莉在表达孤单、痛苦、脆弱、无助等细腻的情绪感受时,文丰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替凯莉解决问题,而当他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觉得相当羞耻。凯莉吐露心声,无意中引发了文丰心中“怕被认为无能”的心理情结。因而他不知不觉地在心理上自我防卫。他不但不能细心体会凯莉的感受,反而为了掩盖潜意识中的羞耻感情,就生气地指责凯莉不该成天抱怨。原来,文丰小时候也有许多像凯莉这样柔细、脆弱的真情,但每当他想表达这些感受时,父母亲就像许多缺乏EQ的父母一样,不但不懂得倾听、疏导文丰的情绪,反而告诉他男孩子不可以有情绪,应该要“打落牙和血吞”才勇敢。不知不觉地,文丰就“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变成父母的翻版,在自己的婚姻中与凯莉的“核心情结”对上,起了连锁反应。当他们都领悟到双方过去的心理历史如何在目前关系中重现,他们的冲突就开始有了转机,彼此较能掌握处理问题的关键,学习沟通技巧,从倾听中了解彼此,满足双方需要。

缺乏EQ、从小压抑、漠视情绪、对自己内在情感世界浑然不觉的人,很难倾听或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甚至看到旁人有情绪感受,自己就不安、焦虑、不知所播。像文丰与他的父母,不但不懂得倾听、接纳与疏导,反而忙着帮别人否定与压抑情绪,结果使大家都受伤、麻木,无法更深入地建立相知、相爱的亲密关系。

进入婚姻与亲密关系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借着过去“核心情结”被引发的机会好好发展EQ,更深入了解自己与他人,帮助彼此成长,使双方都得到医治,两人的亲密关系能更上一层楼。了解彼此过去的心理历史,可以为婚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认识彼此内在心理状态,也是解决冲突、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下,让我们更进一步探讨、挖掘与处理“核心情结”

的步骤。

“心灵回端”的技术

要经由当前人际关系引发的强烈情绪深人潜意识,探讨过激的情绪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可以把前面各章所讨论的各种沟通与解决冲突技巧比喻成大学里的课程,以下介绍的“心灵回溯”(depth dive)的技巧,就是博士班的课程。

“心灵回溯”是相当情绪化的过程,有些人甚至会暂时产生心理退化(regress)的现象,重新经历儿时的伤痛,陷入强烈的情绪当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处、身在何时(在过去某段时日或是现在)。所以,安全地使用这套技巧之前,必须先学好前面各章的基础课程。同时,身旁最好有人关心你、支持你,懂得仔细倾听,给你安全感。在你深入探索心灵脆弱的部分时,任何“批评”、“论断”、“越界”(cross-over),或对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种种负面脆测与阐释,都可能使你再度受伤。因而,你要倾吐的对象必须是让你“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是与你感情好、能爱你的伴侣,可以是知己好友,或是受过专业训练,能了解你、让你信任的辅导者。

以下是“心灵回溯”的五个步骤:

1.体察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人、事或情境有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就加以留意,尤其是特别强烈、一再重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藏着自己的“核心情结”。

2.回溯心理历史。

闭起双眼,由当前过激的情绪反应开始回想,过去生命中有哪一个情境也曾激发类似的强烈情绪反应。

3.相似之处。

现在与过去的两个情境能激发同一强烈情绪的人、事、物与互动模式,有何类似之处?

4.相异之处。

现在与过去两个情境有何不同的地方?有何新资源可用来解决问题?

5.找出新的应对方式。

研究两个情境的差异,能否从新的情境中,找出过去旧情境中未具备的条件、对问题分析的能力,与较有效的应对方式。心灵回溯技术可以在一个人独处时自行运用,不过,身边若有安全的人来帮助我们一步步经历上述过程,会更有效果。让我们看看兰心如何用“心灵回溯”的五个步骤帮助伟康觉察、面对并处理引发他伤痛的“核心情结”。

1.体察过激情绪反应。

兰心问伟康:“今天下午跟老谢一家野餐时,看到你原本兴高采烈地,突然一下子冷若冰霜,可不可以谈谈到底是怎么回事?”

伟康:“你说得对,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为何下午有这样强烈的情绪变化。”

兰心:“要不要闭起眼睛,回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激起你这么强烈的情绪?”

伟康:“好。”他闭起眼睛回想了一下,然后说:“我本来兴致勃勃地要大家一起做趣味竞赛,巴不得大家都开怀,好好地玩,没想到我叫了半天,却没人响应,连你也在一旁笑着看我一人演独角戏。我突然火冒三丈,却忍住不发作。我想我会生气大概是觉得人人都把要大伙儿快乐的责任全推到我身上。我觉得‘孤单’和‘受挫’,我兴冲冲、很开心时,大家不但不与我同乐,反浇我冷水

..…”

2.回溯心理历史。

兰心接着问:“这些强烈的感受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能不能抓住‘孤单’、‘受挫’(最好用倾诉者所选的‘情绪字眼’来帮他深入心灵世界)这些情绪,然后从这些难受的感觉开始回想,在过去的经验中,是否曾有哪一个情境也使你产生类似的强烈感受?”

伟康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想起小时候,很怕家里的低气压,总觉得有责任改变家人的心情,使他们高兴起来。但是每当我自己高兴起来,要别人也开心时,哥哥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看我不顺眼。我还清楚记得他嘲笑我:‘看那白痴,一个人在那边不知道乐些什么。什么都不懂,只会傻笑……’妈妈在旁边冷眼看着,任凭哥哥欺负我、泼我冷水。我本来快快乐乐的,他们却讥笑我有问题,让我一下子变得很难过。”

3.相似之处。

兰心接着问:“下午的野餐与小时候的情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伟康:“大概是下午我兴高采烈时,却没人支持我,连你也像我母亲一样只站在旁边看着,我一下子以为大家都讥笑我像个白痴,自讨没趣。”

4.相异之处。

兰心:“听起来相似的地方好像是,当你很开心时,如果别人没有与你同乐,你潜意识中就以为别人在心里对你冷嘲热讽。那么今天下午这个情境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之处?”

伟康睁开眼睛说:“当我理智地想,我知道你其实是站在我这边,希望看到我快乐。这个情境也与我小时候不同,我已是个成人,大家平时也都尊重我,只是他们大概正好对我所提的趣味竞赛没兴趣。”

5.找出新的应对方式。

兰心:“从这个经验中你学到什么?将来面临类似的情境,你会用什么行为方式来应对?”

伟康:“最重要的是警觉到自己又不小心陷入了孩童时期那受欺、无助的心理状态。虽然我无法完全不重蹈覆辙,但只要不断操练,我可以很快地从潜意识主宰的状态中超脱,提醒自己不要胡乱猜测,认为别人没跟我一样有兴致就代表大家在嘲笑我。如果我对你或别人的表情有疑问,也可以直接沟通、问个明白。同时,我可以学习多往好处想。”

兰心:“谢谢!你的分享不但帮助我更了解你,我自己也得到新的领悟。”

能沟通到这个地步的夫妻,他们的亲密关系已经进入很高的境界。这样的婚姻具有极强的治疗功能,可以帮助彼此医治过去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心灵创伤。虽然,夫妻要做到这个地步并不容易,然而,只要能用心学习,持之以恒是完全可能的。大家先学好前面几章的基础课程,重建夫妻间的安全感;再循序渐进,演练本章这些高难度,可以带来高收获的技巧。这样,大部分夫妻彼此间的亲密关系,都会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意见反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