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责任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责任

罗以澄  詹绪武

 

 

  
守望环境:真实传播新闻信息

新闻真实与社会和谐新闻真实的基本要求

保障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

 

  
警醒社会:健全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问题

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支点

构建和谐社会与舆论监督需要把握的重大环节

 

  
呵护和谐:提升传播的理性、人文性

肯定感性生活的新理性:和谐传播的基石

传播理性的前提:摒弃极端庸俗主义和片面报道人文精神:和谐社会与新闻传播的基本底蕴

新闻传播的人文性:人文关怀与人文智慧新闻传播人文性的落脚点

 

 

 

事件聚焦

Ÿ 2004
9 19
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将构建和谐社会列入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此前,在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所体现。报告中提出 2020 年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 2000
六个更加,其中第五项就是

“社会更加和谐”。

Ÿ 2005
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 2004-2005 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

Ÿ 2005
1 月,深圳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确定了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权。

Ÿ 2005
2 19
日,胡锦涛在中央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全面阐释,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Ÿ 2005 3
1 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规定记者采访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被采访者和社会公众对新闻记者证可以持有者的采访活动予以监督。

Ÿ 2005 3 月,广电总发布《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 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新闻和新闻类节目一律不得开设电话与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节目。

Ÿ  2005 3 月,中办、国办颁布《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规范整顿全国性评奖。

Ÿ 2005 4
月,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要求新闻传媒刊发新闻报道要实行实名制。

Ÿ  2005 5 月,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等 11 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Ÿ  2005 6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

Ÿ 2005 6 月,中宣部、全国记协等单位主持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

Ÿ 座谈会,会后,在全国严查虚假、不实报道。

Ÿ 2005 7
3 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中央新闻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在地方所办内参刊物停办的通知》。

Ÿ 2005 8
24 日,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的通知》。

Ÿ 2005 10
12 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Ÿ 2005
12 1
日,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施行。明确纳入了禁止有偿新闻、禁止有害广告和虚假广告的规定内容,在报刊管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报刊出版退出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构型具有全面的覆盖和嵌入作用,也对新闻传媒运作和发展具有前导性和嵌入性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闻传媒担当其社会责任。作为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和独立的子系统,新闻传媒对社会的作用体现在对社会能量的输出过程中,即在新闻产品(主要是新闻信息的输出以及输出过程中与社会的交互性作用之中。作为社会的中介和制度性作用渠道,新闻传媒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承担方式主要在于传播新闻和舆论监督,在于保障新闻信息真实、全面、均衡传播流通,尽责地守望环境,警醒社会;同时增强新闻传播的理性和人文性,对信息以辩证的解读和导航,推动形成社会的主流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性的舆论动力。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意见反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