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变得更聪明-三、建立“立体型”智力价值观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人类社会产生商品经济后。人的价值观念自然面然从商品交换中去表现。但是商品价值观毕竟不能概括一切,即使商品经济发展到高峰,也不能如此。如前所述,聪明智慧的价值就远非商品价值观所能涵盖得了的。

理解聪明的价值,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去看,也要从政治方面去看,从军事方面,从教育方面,从人类发展等多方面去看,这也就是说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智力的作用。还要从长远发展、从社会涉及的宽度去认识,即从纵深和广度去看,这就是建立立体型的智力价值观。通俗一点说,人们于哪件事能离开聪明智慧呢?总不能相信世界上有不必动脑子,闭着眼睛就能做好的事情吧?过去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把知识分子放在被改造的地位,一提重视智力就怕把知识分子的地位抬高了,怕他们会翘尾巴。为了让他们永远夹着尾巴做人,社会上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习惯于排斥智力的作用,实质是否定或贬低智力的价值。比如我们过去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把智力劳动者作为非生产人员看待,他们不创造国民收入,却要参加国民收人分配。后来虽然有点改进,把智力劳动列入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可以增加产品价值,却仍不承认能创造价值。工厂计算产品的价值时历来只算物质资料价值(原材料价值)和直接的体力劳动价值(工本费用)而不计算技术价值和智力的价值。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不习惯核算智力软件的价值。这是一种落后的、有害的智力价值观的表现。

当前,商品经济中又出现脑体倒挂现象,流行着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17

大学教授卖馅饼被认为正常现象。这种低智高值、高智低值的经济现象是不公平的、不正常的,而且它的危害性很大,已经显露出来。社会上既然普遍存在着不需要付出艰苦的智力也能得到高值的现象,那么人们还要去刻苦读书、求学干什么?难怪学校学生普遍地厌学。这实质是一种扭曲了的智力价值观鼓励一些人去当思想懒汉,或者只去钻研一些投机取巧的技能,阻碍了高智力人才的涌现,有害于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在世界智力人才竞争中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是不能不认真看待的事,并非危言耸听,实在是不能让这种现象长期延续下去。

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存在,我们从历史上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人类自从奴隶社会产生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以后,人们逐步体会到智力的作用。在此之前是不太懂得的。体脑分工是人类重大的进步,但是认识智力的作用还是有个过程的,而且发展也不平衡。哪个民族发展水平较高,对智力的作用体会就较深,智力的地位也就越高。可以说智力价值观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

从人类的生产劳动来说,简单劳动的产品其体力含量高,智力含量少。也就是说生产这种产品或进行这种劳动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就可以实现,当然人们也就不会对智力的作用有多深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人类的生产劳动是运用先进手段进行的,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劳动产品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含量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许多产品中的技术、智力含量很高,而体力含量很低,这就促使人们必须认识智力的巨大作用。比如生产一个机器人,不需要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付出,主要依赖高科

技、高智力劳动。仅靠出大力是生产不出机器人的,解决不了复杂的软件和硬件的技术问题。这就必然推动人们理解智力的价值。

过去我们曾流行过歌颂笨重的体力劳动的现象,喊过

出大力,流大汗越苦越累越光荣的口号,也反对过把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电影《向阳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代表。这实质上是贬低智力劳动巨大作用的落后观念。

这并不奇怪,因为落后的生产必然维持愚昧的观念。随着现代化逐步实现,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之前,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未来是智力竞争的时代,智力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高科学、高技术的竞争最终取决于高智力。停留在愚昧的智力价值观阶段的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尽快从历史上落后的智力价值观误区走出来,建立一种新的、高度重视智力作用的立体型智力价值观。这是客观的要求,不是哪个人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也不是多少人赞成或反对所能左右的。只不过在全社会普及这个观念有人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时间有早有晚,步伐有缓有急。没有群众的普遍认同,拖延时日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意见反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