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性爱风气

点击打开微信,办理ETC办理山东ETC

一性爱是一种风气

如果从历史的大视角考察明清社会性爱状况和性爱观念,我们不能不感叹于风气的力量。当一种性爱的风气形成时,个人的意志和趣味往往会为时代潮流所蔓挟,他会逐渐地仿佛处于一种宗教般的狂热之中,把一切在另一个时代的人看来可能是非自然、非理性、非人性的现象视为理所当然,甚而作为道德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加以推崇。个体的独立性和理智思考受到极大程度的毁坏,而那些先知先觉者的声音总是显得那么微弱而难以为大众所注意。从风气的角度切入明清性爱现象的研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间起伏多变的性爱风气,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在性爱问题上的全部的复杂和简单。

考察明清两代性爱风气发展变化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朝代的区分,往往难以用来概括性爱风气演变的特点。一些性爱风气是跨朝代延续的,而一个朝代的性爱风气通常不是统一的。明代开国后近百年间,社会生产力处于恢复阶段,明太祖朱元璋所定下的尊孔崇儒、以朱注四书为取士标准的原则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使当时全社会风气整肃。永乐年间且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对官员挟妓宿娼的严格禁令,虽然其间仍少不了违禁纵欲的个别事例,但总的来看,社会风气趋于收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禁欲风气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形成并愈趋严重,节烈妇女备受社会的关注和称誉。绝对的贞操使妇女失去了与丈夫之外男性交往的权力,镇日锁闭深国,殉夫或守寡四五十年在当时都是常见的现象。明清妇女禁欲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地步,比产生理学的末代远为严苛,节烈风气且一直不间断地延续至清末民初,其内容在两个王朝基本上是一致的,看不出有什么质的区别。与此相应的,女性缠足的风气也贯穿了两个朝代的始末,整个社会都狂热地崇拜女人的小脚,认为它体现了女性的淑范,是女性美的标志,因而与性爱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虽经清初统治者的严令禁缠,但风气的力量甚至压倒了政令,清代缠足风气比明代更为普和深入。明清两代都把女性禁欲作为道德高尚的标志而大加倡扬。

一个年代较长的王朝其性爱风气通常是复杂多变的,明代表现得尤为典型。大约在正统至成化年间,经济的恢复和财富的积聚使社会上逸乐风气开始抬头,兼之以阳明心学的流行,士界思想受到极大震动,长期被压抑的欲望终于从沉闷中挣脱出来,造成了晚明社会上人欲横流的局面。士人嗜谈情性,以纵情逸乐为风流,所谓“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李势语)。社会上狭邪小说泛滥,春宫画、亵玩品及春药公开在市面上流行,青楼鼓院一片兴隆,出现了一批领时代风骚的名妓。不少显贵巨贾更自置家乐,养一班歌儿舞女,日日沉酣其中。在这个时期,人欲受到极大的肯定,任何性形式都得到宽容甚至纵容。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性开放时期,《金瓶梅》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性爱为主要题材的巨著。入清之后,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的洗劫,同时满清统治者也敏锐察觉到明末人欲横流状况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必须整肃风气。朝廷不但禁官员扶妓宿娼,而且一度取缔妓院,严禁卖良为焊。晚明以来的纵欲风气因而逐渐消歇。

但晚明纵欲风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男性同性恋风气没有随着纵欲风气的消歌而消歇,而是一直延续至清末,并愈演意烈。可能让现代人惊诧的是,晚明的纵欲风气经常是与男性同性恋交缠在一起的。男性问性恋在晚明和清代的社会上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风气,酒楼戏园,大量的陪酒歌童是明清社会特有的风景。晚明社会上出现了男性同性恋卖淫专营场所

—一男院,清代京城更出现了著名的相公私寓制,有“不重美女重美男”、1)“有歌童而无名妓”之说。2)专为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品花宝鉴》标志着这种同性恋风气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明清两代男性同性恋风气历时达四百馀年,身处其中的士人非但对同性恋持宽容态度,且时加倡扬,认为它与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爱方式,挟童畜优成了他们风流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这场同性恋风气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在世界性史上也是很罕见的。

大约是在相当程度上受男性同性恋风气的影响吧,从明中晚期到清代,社会对男性的审美理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异。“面如冠玉,唇如涂朱”成了通俗小说摘写男主人公的最常见的词语,文弱纤秀、女性化的白面书生成了这一时期公认的美男子。不少小说赞扬一个男子的美貌“仿佛美妇人一般”、“更胜似女子”

“换了女装,竞是一个绝色女子”。汉唐时期石刻和绘画中最常见的峻冠博带、长辱飘拂的中年男性形象,到这时基本上为多愁善感、清秀且尚带稚气的年青书生所代替。小说中的正面男性形象多少带点女人气,胆怯、退让和被动在小说中往往被作为男性的理想人格来宣扬,而那种保留了较多的男性天然本性的现象,在小说中通常作为反面人物处理。明清时期这种带有性倒错意味的审关习惯,使当时社会异装癖现象大量产生,小说中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情节泛滥,戏曲中性别反串形式也往往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京剧中所有的女性角色在民国初年之前一直是由男性来扮演的,面一些地方剧种如越剧,则所有的男角亦由女子来演。这种性别反串形式在清代深得人心,并曾影响到周边国家的戏剧形式。事实上,我们在今天的某些影视作品中仍可以找到这种审美风气的除风流韵。

明清时期的种种性爱现象,如果作为一种个例来看,它可能在任何一个朝代或文化中都会存在,但是当它成为一种风气之后,情况便大不一样。在风气的强有力的感召下,个人品味似乎很容易被淹没而被公众的兴趣所替代,许多本来可能持反对态度的人会转而成为热烈的真诚的拥护者,甚至这种风气可能牺牲追随者的切身利益,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在所不辞。风气就具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非自然的现象看上去顺理成章,使狂热代替理智判断。风气所至,完全可能导致集体性意识变异。当这种狂热成为过去,后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他们虽可以讥朝前人的思蠢,谁又能保证他们不又陷入另一种可笑的风气之中呢?处于潮流之中的人们,很难对自己的时尚有清醒客观的评价,绝大多数人会把流行的风尚看成为永恒的、高尚的或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本书的研究目标不是对明清性史上个例的罗列,而是对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性爱风气的尽可能客观的描述以及对这些性爱风气的思考。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办理山东ETC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