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品牌案例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同仁堂传奇—百年品牌不老传说

案例介绍

百载光辉岁月铸就中华瑰宝

国药第一品牌成长记

“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仁”,“仁者,爱人也”。《易经》中有云,“同仁”即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含有无论亲疏一视同仁之意。

康熙八年(1669年)的秋天,同仁堂药室诞生,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被皇帝钦定为清宫廷御药房用药供奉者,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之久。

1954年,率先实行公私合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成立,开国内中药西制之首创。

1979年,恢复同仁堂厂、店牌号。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

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年,同仁堂成为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

1991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实现规模经营。1997年,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成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老字号同仁堂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0年,同仁堂大厦落成。同年,成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A股成功分拆上市的第一家。5月,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同仁堂开始初步探索生物工程领域。10月,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为同仁堂产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6月,北京同仁堂崇文中医医院成立,同仁堂在积极探索中医中药的有机结合。7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同仁堂的现代品牌塑造

品牌的综合传播

20世纪80年代末,同仁堂在全国播出了与北京人艺合作拍摄的六集电视连续剧《同仁堂的传说》;1993年,《北京同仁堂史》正式出版发行;1996年,同仁堂与北京京剧院共同创作的京剧《风雨同仁堂》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共演出了100多场;2002年,与北京音像文化出版社合资拍摄了22集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播出后观众好评如潮。2003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在掀起收视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宅门文化”的讨论。一些外地游客到北京后还因此专门拜访同仁堂,一睹百年老店的风貌。

在台湾,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因服用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而逐渐恢复大脑意识一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使同仁堂在台湾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众多台商表达了与同仁堂合作的愿望。

2003年非典期间,同仁堂不计得失,回报社会,一共卖出非典中药300万服,实际上平均每服赔本2元,仅卖抗非典中药就亏了600万元。5月22日,北京电视台7频道对此进行了报道:《同仁堂赔600万回报社会》。

新品牌的新颖推广

2002年,同仁堂麦尔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生物技术,用以开发个人护理用品,首批推出了去痘、润眼、护手、健齿、

护口、洁阴的6个功能性化妆品:立消痤、立眼舒、立手爽、立口爽、立齿健和立阴舒。11月,同仁堂与北京正一堂策略机构合作。正一堂开始全权负责“脂质体体系”的全国推广工作。

2002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2环、3环沿线的户外广告、

地铁、《北京时报》、《北京娱乐报》、《京华时报》,同时出现广告

《我爱痘痘》。11月下旬,《痘痘快跑》广告紧接而至。《我爱痘痘》、《痘痘快跑》成功地使立消

痤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此时,消费者对于产|感错

品特征认知已较为明确,但由

于广告断档了两个月,春节后

第一个广告如何让消费者重新

认知立消痤这个品牌,是正一

堂遇到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

军炮轰伊拉克,伊拉克战争全

面爆发。3月21日,美英地面

部队开始推进,战争升级。3

月25日,美英联军地面受阻,图1

布什在电视表态此将为一场持久战。3月26日,沙尘暴阻住美军前进。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谜。与此同时,正一堂向同仁堂提出借助伊拉克战争对“立消痤”这个产品进行行销传播的想法,提出“战斗什么时候结束”、“战斗即将结束”、

“战斗三天后结束”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创意。3月28日,美国增兵10万。同仁堂认为时机稍纵即逝,一定要充分利用,拍板单一主题“战痘即将结束”的广告发布。3月29日,美英联军发动新攻势,伊拉克开始为持久战做准备。同日,正一堂执行创意,定版做稿。4月1日,同仁堂脂质体系列立消痤在《北京信报》

的伊拉克战争“悲喜人间”(图片新闻版)刊登主题为“战斗即将结束”的广告,空间为半版。在版面安排上,并没有避开战争报道,而是巧妙地安排在一组由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美国士兵、阿富汗商贩、伊拉克小孩、股市行情组成的“战争表情”的图片新闻下面,“战痘”与“战斗”,“战斗要打到什么时候”与“战痘即将结束”巧妙结合,天衣无缝。广告的画面冲击力强,标题新颖。一经发布,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热线电话不断,产品销售达到预期效果。同仁堂的新产品“立消痤”的核心价值以极其震撼性的传播方式表达了出来,一举成为2003年战痘领域首屈一指的领导品牌。同时,《战痘即将结束篇》的平面广告亦被《国际广告》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战争题材广告”。

案例评析

古韵新声,双重变奏

一、沐浴战火:同仁堂凤凰涅槃出新生”

广告从原始的叫卖广告、音响广告、幌子广告一路走来,发

展到今天,日益成熟。如今,广告已经渗透到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单纯靠硬性推销产品和树立企业形象的广告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广告的需求。于是,商业广告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文化、社会问题等诉求点。2003年,同仁堂在创新产品之际,眼光独到,动作敏捷,沐战火,借战机,以《战痘即将结束篇》

成功地打造了新产品“立消痤”。

利用战争题材作广告,不乏成功的先例。1991年5月,在美国各大报纸上出现了一个整版广告,版面上人物是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总指挥“施瓦兹科夫”将军。他身穿迷彩服,神色凛然地指向读者。身旁是三行大字:“宣布为民众取得空中优势”。

此情此景让人以为会有什么新行动即将开始。因为海湾战争虽然过去了半年多,但人们仍对这一事件及其核心人物“施瓦兹科夫”将军记忆犹新。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是一则美国西方航空公司的广告。画面中的人物原来也只是与施瓦兹科夫极为相似的美国人乔纳森·文德斯,而不是施本人。西方航空公司的这个广告,利用了读者对战争和战争英雄的关注,取得了极为有效的传播效果。

事隔12年,伊拉克战争打响,同仁堂立消痤的战争题材广告横空出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战争,相同的是创意的角度,比起美国西方航空公司,同仁堂亦毫不逊色。

1.时机的把握

从时机上讲,此时伊拉克战争刚刚打响,结果正处于无法估计的阶段,电视观众、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网民的眼球全部都被吸引到了伊拉克战争的最前线。此时,注意力已达到最大化。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争的动态,猜度是否会是一场持久战?到底何时战争会结束?由于战争本身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为解心中悬念,焦点全部落在伊拉克战争。在此黄金时间同仁堂推出的“战痘即将结束”,巧妙地与人们对战争结束的猜测结合起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在心理学上,注意指的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注

意的重要特点之一。换言之,就是传播学上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记忆。在伊拉克战争的早期阶段,人们的注意指向性都集中到了关注战争的动态上,对“战争”二字高度敏感,除它之外,其他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在战争进行两周之后,民众的注意力就会开始渐渐远离战事报道,转向鲜血、枪炮之外的兴奋点。而且,媒体也会逐渐丧失报道的激情。错过了时机,传播效果、冲击力就无疑地大打折扣。同仁堂《战痘即将结束篇》寻得了这一特定时机,合适的时间,配以合适的举动,于是“顺乎天意,得乎民心”。

2.操作的适度

从操作的度上讲,当广告遭遇战争时,处理不当则极易使人对品牌产生不良印象。虽然同仁堂的新产品是由其子公司同仁堂麦尔海有限公司推出,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广告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唇亡齿寒,影响同仁堂300多年来辛苦缔造的形象。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跨国公司尤其是英美品牌都老到地保持了低调。万事达的广告在北美的所有媒体上暂停一周;宝洁公司在开火48小时内,暂停其所有广告,静观局势变化;可口可乐的广告只投放在娱乐、体育、家庭等频道上,而不投放于新闻频道;丰田把广告投放推迟一周,终止了已在主要电视频道上播出的广告,其广告主管桧垣裕征的理由是:“我们可不想美国人误解为借战争机会卖汽车。”许多跨国公司还纷纷询问媒体,广告是否与报道战争的版面放在一起。如是,则要求媒体调换版位。跨国公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避免对自己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在伊拉克战争成功地把受众的眼球聚集在一起的时刻,却选择了退居一旁,沉默不语。所以当热点事件与政治、民族、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广告一定要慎重而为。

不过,因为伊拉克战争中国没有介入,国内企业做广告就少了不少顾虑。借此地利,同仁堂的“战痘即将结束”又是表达人们渴望停战,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理,从而极大地获得了人们的好感。在度的问题上,拿捏得当。与此同时,央视上出现了某一品

牌杀虫剂的广告——血债要用血来偿!让人感到格格不入,十分反感。因为此广告无论是从广告人物还是广告语引发的联想上,都让人感到杀气腾腾。在平时,这个广告的播出也不至于落到让人反感的下场,但在伊拉克战争正白热化、造成灾难的时候,还来个火上浇油,于是成为一大败笔。这个火候,掌握得大大过了度。

3.媒介的选择

在媒介的选择上,同仁堂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四大媒体中选择了报纸。虽然电视形象生动,直观真实,感染力强,理解度高且影响面广;广播覆盖面大,费用较低;杂志则针对性较强,制作精细。但因为同仁堂立消痤为“去痘”新产品,其固有的资产和首要目标群是年轻时尚族群,而且首先想达到在北京全面推广的目的。权衡之下,选择北京各大报纸媒体是正确的。因为广播到达的目标群众不如报纸准确,而战“痘”因与战“斗”同音,在广播中也达不到效果。杂志时效太慢,在千钧一发的黄金战机,时间是不等人的。电视一来费用太高,二来在电视投放上,统一润滑油在3月21日,距伊拉克战争爆发不到24小时,已在央视播出了“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广告片。此时在央视的战争报道上已经有了来自统一润滑油呼唤和平的声音。

所以如果再投以相类似的电视广告,即使不产生跟风之嫌,拾人牙慧也会使效果大为削减。但是采用报纸,相比电视,又多了一丝危险,因为在平面媒体中,读者在阅读有关战争题材的广告时,往往会将平时关注战争形成的主观观点带到阅读中去。如果此时广告内容正好与其主观意识相抵触,那广告费不止是打水漂,还很可能造成反面效果。而电视的关联度和干扰度比较小,因为观众一般认定电视节目是与广告分开的。观众在看完新闻节目后,往往会将广告视为一种调节。故在做平面战争题材广告时,对广告的内容、形式要求很高。同仁堂的广告尺度把握得当,内容正面、积极向上,没有产生与读者的主观意识的冲突。于是花了少数的钱,打了漂亮的仗,同仁堂广告成为平面战

争广告中成功的特例。

4.广告的形式

在广告形式上,同仁堂把广告巧妙地安排在一组由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美国士兵、阿富汗商贩、伊拉克小孩、股市行情组成的“战争表情”的图片新闻下面,令读者在看完每一张图片上丰富的人物表情后,自然而然地内心就产生了希望战争结束的愿望。下面紧接着配以“战痘即将结束”的文字,把读者看完图片时的心声立即表达了出来,让读者顿生知己之感,不知不觉拉近了产品与读者的距离。战争表情的创意让人想起柯达做过的精彩每一刻的笑脸图,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但同样灿烂的笑容摆放在一起,让人看后心生愉悦,从而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图片,有时传达的信息量是文字无法比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沉默的图片中,千言万语却呼之欲出。基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灾难下人们的表情更是格外触动人们的心弦。广告,要的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各人丰富的表情,这版图片上已把战斗的信息清晰迅速、具体真实而又形象生动地传到了受众的脑海中。而战痘与战斗谐音,又易于使人产生联想,借谐音以巧妙过渡,让人可以轻松地从此知识点游移到彼知识点,既紧扣万众瞩目的战争,又把同仁堂产品的功能诉求——与痘痘作“战斗”明确无疑地显露了出来。产品的推销做得丝丝入扣,不着痕迹地就让顾客加深了对产品的认知。从“战斗”到“战痘”,联想强度大,则激活速度快,在以“战斗”为线索的情况下,对“战痘”的记忆提取就很快。一想起战斗,就想起战痘。能让消费者记住产品,就等于销售成功了一半。

5.浓浓的人文气息

从人文关怀角度看,战争往往意味着血腥与残酷,灾难与绝望。大多数人在关注战争时,良知、同情心、道德感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极度流露。同仁堂此刻的广告注意淡化了商业味道,带来的是浓浓的人文气息,切中了消费者关注战争的心坎,既获取了注目率,又赢得了美誉度,广告传播成效显著。

蜚声国际的同仁堂素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中药著称,而老字号现在推出来的产品既不是医保产品,也不含有任何中药成分,它采用的是脂质体生物新技术。这种相当于人体细胞1/600大小的去痘因子可以100%地被皮肤细胞吸收利用,其去痘效果将能颠覆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虽然有着同仁堂历来过硬的质量与品牌美誉作后盾,而且产品有其极为独特的销售主张——独特的脂质体生物技术的存在,但因为是新产品、新技术,同仁堂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消费者对脂质体的认知几乎为零。此时如果想完成一个新概念的传播,往往既需要大量的金钱,又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伊战之际,同仁堂以“战痘即将结束”就巧妙地把新产品立消痤成功地进一步推向了市场,成为了老字号成功而迅速地完成新产品推广的一个典范。

人会老,企业也会老。同仁堂也面临着其顾客逐渐老化的问题。因为中药不如西药储存、携带与服用方便,故其市场多为4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如果等这批“老”顾客逐渐老去,而又没有在新一代消费者中开拓新市场,那前景将不容乐观。于是同仁堂在考虑把中药品种用胶囊、片剂、口服液等适口、疗效快的新型产品加工替代时,也在积极开发新的市场。同仁堂麦尔海科技有限公司的脂质体系列产品就是面向年轻的消费群体进行开发、研制、宣传的。如此一来,才有望把市场份额做大。以新产品、新营销手段赢得新顾客,同仁堂面前的天地更为广阔了。

二、量体裁衣:品牌的制度创新

制度如衣,唯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企业在不断地成长,衣服也要随着体型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寻找合适的?只有不懈地追寻。从率先的公私合营,到组建集团公司、实现规模经营,再到在香港创业板分拆上市,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非但不老态臃肿,反而步履轻盈,步步走在时代的前列。

2000年10月,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的

分拆上市,是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地完成子公司A股分拆上市的第一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以大化小,分拆上市,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杜邦分拆制药分部,朗讯分拆光纤分部,百事分拆快餐业。同仁堂在经历规模经济后,集团为避免“规模不经济”,考虑到“多赢”的分拆上市。

因为目前同仁堂的业务有三大块:中药的现代化生产、生物制药和药品的电子商务。把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交给同仁堂科技,实行分拆上市,有利于同仁堂主业的突出,从而能更好地集中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核心业务。分拆后,按同仁堂科技每股3.28港元的发行价,同仁堂将达到3.28亿港元的投资市值,减去初始投资1亿元人民币,同仁堂将获得2.28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市值。同仁堂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绩优公司。而选择在香港上市,则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营销、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地位。因为香港是国际著名的金融和商贸中心,是众多国际大银行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所在地。发展到如今,同仁堂科技内部管理与财务制度已完全与国际接轨。

向强者学习,受益匪浅。分拆出来的同仁堂科技还可以从香港创业板筹措资金,从此资金来源就不仅仅限于国内主板市场这个原有的单一渠道。这无疑为促进同仁堂与同仁堂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充足的动力。名牌不扩张,难实现规模效益;而扩张不当,又很容易会砸烂牌子。同仁堂科技的分拆,就犹如一艘大船开辟了许多船舱。各个吃水的船舱是各自隔开的,即使其中一个船舱漏了水,船也不会沉,还有别的船舱呢。而如果只有一个船舱,一漏水,那整条船毫无疑问就被毁掉了。同仁堂科技的分拆,既保证了其向高科技产业的进军,促使其完成产业转型;又保证了同仁堂经营的安全稳定,分散了投资风险,免却了其后顾之忧。

美国商界说: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要想赚得明天,唯有创新。

不创新,就灭亡。

永远地创新,永远地与众不同。

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的Swatch手表制造商瑞士钟表公司的口号是:“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变!”

“我们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所以不等别人有新产品来取代我们,自己就先有新产品来取代旧产品。”比尔·盖茨说。

“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张瑞敏说。

“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是失去对其所面对的未知世界求索的乐趣,只有创新的传统才能推动一个百年企业经久不衰。”同仁堂说。

老字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但如不辛勤开采,坐吃终有一天会山空。

制度创新,使老字号极大地焕发了生命力,成为同仁堂不懈创新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三、永远的坚持:品牌的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在文化营销中,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经营艺术和作风。

品牌代表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它指的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企业创建品牌,其实就是在建立和加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由“经济人”、“社会人”转向

“文化人”的社会,未来的管理将是“文化管理”,品牌的一半是文化。

在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产品同质化、同类产品性能十分接近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上区分的意义也越来越小。有人曾做过试验,去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标识,让消费者去品尝它们,结果答案显示的是消费者的区分能力非常的弱小。同一杯可乐,消费者在未贴标识时和贴了标识后进行品尝,大多数人的感觉是贴了标识的可乐要好喝些。“麦当劳”这一标识现在不仅

仅意味着汉堡包、炸薯条,它代表的是效率、平等、工业化的西方价值观。还有近几年来在各地纷纷兴起的怀旧知青酒店、老三届餐馆也是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既让当年的当事人感慨万千地重温往事,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吃倒成了其次。人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着精神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已开始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文化营销亦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我国,中华老字号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文化,在它们身上,体现的是深沉、博大和纯朴的华夏文明。同仁堂这个比美国历史还长107年的百年老店,已远不只是一个品牌,它已成了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种民俗,一曲圣歌的浓缩。其几百年来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品牌优势。

无论是《同仁堂的传说》、《风雨同仁堂》,还是《大清药王》、《大宅门》,这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都感染到了同仁堂几百年来贯彻“同气同声福民济世,仁心仁术医国医民”的博大胸襟。成功的文化营销应该是进行优秀文化的营销。这些与同仁堂有关的作品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与同仁堂的独特内涵和自身形象十分吻合。在《大宅门》播出时,有记者在同仁堂药店门前进行采访,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都对白老爷子为维护同仁堂百年老店的招牌而毫不畏缩地与官府对抗这出戏印象深刻,十分钦佩老店“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高尚医风。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老店的高风亮节让大家感到弥足珍贵,倍感信赖。

在非典事件中,同仁堂虽然自身没有去刻意宣传,但天道昭昭,一举一动公道自在人心。同仁堂坚持其重义在先,先义而后利的“义利观”,讲社会之大义,舍自身之小利,交了一张亮丽的抗非典成绩单。相比在非典期间广州某些商家一瓶醋都卖到1000元的恶劣行为,同仁堂的道德经济观让人肃然起敬。做善事不留名,是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的英雄行为;做了好事自己传扬

一番,却多少让人觉得毕竟不是那么真心诚意。虽然改革开放了这么多年,人们的思想也大为开放了,但大部分人的内心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东西。所以同仁堂亏了600万元没有宣传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开来时,老百姓在惊讶之后,接着就是震撼与感动。品牌能做到打动人心的沟通程度,其美誉度自是无人能及。非常时期,能有如此的非常举动,决不是匹夫之勇的一时冲动能做到的。此时,想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连列出的近几年中国信用状况的恶劣表现:债务人大量逃债;企业履约率极低;企业进行虚假披露,包装上市圈钱等行为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等恶性案例不断发生;盗窃知识产权;“有偿新闻”、“虚假广告”、“假财务报道”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千万元计的银行不良贷款积累……相比以上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道德滑坡现象,同仁堂对其“义利观”的坚持,无疑就是使其百年不倒的主因之一。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要想塑造百年不坏金刚之躯,诚实守信的道德观是不容突破的底线。虽说人海茫茫,皆为利来;行人匆匆,皆为利往。但是真正的“商才”是绝不能背离道德而存在的。

四、结语

有资料表明,全国目前约有70%的老字号已“寿终正寝”,幸存下来的大多数也风雨飘摇。50年前的世界500强,70%已经从现在的500强排行榜中消失了。因此,要想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实在不容易。

同仁堂,却创造了一个东方商海不败的神话!

目前同仁堂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同仁堂主营业务收入为199184.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9%;主营业务利润是857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5%;净利润24987.74万元,同比增长25.72%。

而2003年1月到6月,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同仁堂的总销售额仍达到2.27亿元,出口创汇845万美元,利润为1.32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37.7%。在海外,同仁堂已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了10多家分店或合资公司。同仁堂产品目前已在4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同仁堂的海外扩展战略是“站稳亚洲、迈向欧洲、渗透美洲、开辟大洋洲”,10年内实现销售总额200亿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国际知名度的传统中草药企业。

在每一个渴望把品牌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家心目中,同仁堂无疑给了他们一个希望。这个传奇式的百年老店,越过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屹立不倒。它的名字,已成了中药的代名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同仁堂在其品牌经营中,有着视质量为生命的质量观,有着

“远离功利和冷漠,关爱社会和众生”的服务信仰,有着国货当自强、勇于开辟国际市场的市场理念。但同仁堂能走到今天,正如本文中分析的一样,最重要的是它能把企业长期发展中一些最优秀的东西“企业的文化传统”、“企业的义利观”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而且他们从未放弃过创新,革新企业经营制度,开发新产品,不倚老卖老,不断地学习先进理念,包装自己,推销产品。继承,是不忘记过去;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一个品牌要是把这两样东西都握住了,也就能成就现在的辉煌!

(黄云)

点击打开微信,马上办理ETC


意见反馈

发表评论